浏览数量:297 作者:南京市仙林实验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3-12-04 来源:本站
【愉·悦学思路】【学思笃行·教研动态】书香润人心 阅读促成长
“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书香溢校园,教师要先行。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蓄力方能远行。为了进一步创新教师专业技能,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南京市仙林实验幼儿园学思路分园的青年教师们开展了读书分享会活动,鼓励教师们分享阅读中的感受和思考,从而在陪伴儿童的每一天里更加了解儿童、走进儿童。
本次青年教师们分享的书籍是《没有屋顶也是教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想要创新幼儿活动的形式,希望幼儿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教室,我们常常思考:如何将课程“走”出教室,把课程融于自然,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感知和发现这个世界,收获成长,成为对世界充满好奇、对同伴有爱表达的儿童。通过《没有屋顶也是教室》一书充分展现了留下幼儿园通过建构“野趣游戏”、“野趣项目”和“野趣节日”三大课程实施载体,推进野趣课程努力实现“没有屋顶也是教室”这一教育生态过程。
潘晨老师《没有屋顶也是教室》第一章
我认为大自然这所蓝天教室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探究,重温和再次表征学习的机会。所以野一点未尝不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道:“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目常生活中进行的。我们学思路幼儿园也在追求课程与自然结合的路上不断追求创新。比如说我们的泥巴厨房、丛林探险、百草园,还有去龟山公园远足等等,都是基于幼儿园的自然场地和周边资源不断地拓展我们的野趣活动。野趣课程从概念界定时就确立了从儿童视角出发的根本原则,鼓励儿童以自己的方式来探索和发现,帮助孩子收获成长。在野趣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赋权给孩子,赋予孩子“去哪里玩”“怎么玩”的权利。
刘玉如老师 《没有屋顶也是教室》第二章
我们常说,要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其实,蹲下来只能获得孩子的视野,真正要拥有儿童视角,还需要了解他们心里在想什么。我们眼中的台阶只是一个合阶,在孩子们的眼中,俨然是一个“游乐园”。
那如何了解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呢?我们可以直接问一问他们是怎么想的。作为孩子们活动的支持者,就应该多蹲下身,听听孩子们如何把那些看起来不切头际的想法“说出一朵花儿”来。
姚窈老师《没有屋顶也是教室》第三章
我了解到野趣课程是基于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提出来的,是一种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采用让幼儿走进“现场”亲身体验和感知,在快乐的情感中获得学习与成长的课程。
体现三大目标:1.悦自然:快乐悦纳生活环境、身心健康快乐的儿童2.觅自然:乐于探究周边环境、利用自然环境愉快游戏的儿童。3.品自然:品味自然变化、分享自然所得、热爱自然的儿童。对幼儿来说,最好的课程、最好的自然教育、自然、在乡野,在自然中!在这里,我们观察,我们动手,我们思考、我们游戏,我们尽情玩。大自然,既是我们欢乐的游乐场,也是最好的课堂。
丁婷老师:读了没有屋顶也是教室这本书,我感受到了诗与远方。读到某些话语时,我就会停下来慢慢的咀嚼。这本书,拓宽了我的教育情怀,使我真正的明白,教书,首先要育人。教师,要永远保:持微笑,不要让幼儿在你的教室产生畏惧感。当幼儿们发现他们允许充分地使用他们的智慧时,他们表现出一一种高度的自觉,教室也变成了一个平和、舒适、自然的地方。一旦他感受到自己被尊重的时候,那么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会出乎人们的想象。鼓励式教学,字里行间总能看到老师对孩子的鼓励。她不仅仅关心幼儿的学习,而且对幼儿的"生活方面的关心也无微不至。幼儿的内心需要尊重、信赖、鼓励,以及允许他自己做出更多的决定。
刘莉老师:阅读了《没有屋顶也是教室》,从中了解到屋内与屋外的边界、园内与园外的边界认知,通过理念、场地、材料与实践开展野趣游戏,利用幼儿园自然、生态的野趣环境因地制宜开设游戏区域。野趣课程实践中,幼儿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的具体过程。可以说它带给我们是全新的游戏观、儿童观,这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依靠、有所借鉴。
夏清老师:野趣课程的开展就像一趟充满奇幻的旅程,载着老师和孩子不断收获成长的惊喜。书中清晰的策略导图、落地的分析以及丰富的教育案例为我们课程开发、实施再到评价提供了扎实、有据可循的方法。没有屋顶也是教室,自然赋予给孩子的是无限的敞开性与强烈的生长力,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拓宽边界,赋权给孩子,让课程回归儿童,让儿童回归自然,让野趣更有趣!通过此次学习,我收获很多,今天在学习中研读了《没有屋顶也是教室》这本书,通过文字、图片,能够感受到幼儿园老师们对孩子的浓浓的爱,因为爱,一个个温暖的故事跃然纸上,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笑脸和老师温柔的笑意。这本书,淡化了教育边界,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
陈柏如老师:野趣课程是基于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提出来的,是一种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采用让幼儿走进“现场”亲身体验和感知,在快乐的情感中获得学习与成长的课程。野趣课程更有利幼儿的探知是因为幼儿本身就有一种原始的需求,一种生命力磅礴的、对于世界渴望的需求,其实我们也渴望让孩子在自然中恣意奔跑,面对天空大声尖叫。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要认识到孩子是有这种原始需求的,这种需求体现为孩子的活力和好奇心。孩子们是通过实物、通过现象、通过感官来思维,产生探究自然的渴望,而且孩子们是快乐优先的,为了快乐,一切都可以。
吴越老师:幼儿园的三年时光,能给予孩子怎样的成长滋养?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渴望让孩子在自然中恣意奔跑,面对天空大声尖叫,产生探究自然的渴望。但是很多时候,基于安全考虑,教师们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往往不敢太放手,孩子们被保护得越来越好,也越来越缺乏亲近自然的机会。野趣课程的开展就像一趟充满奇幻的旅程,载着老师和孩子不断收获成长的惊喜。书中清晰的策略导图、落地的分析以及丰富的教育案例为我们课程开发、实施再到评价提供了扎实、有据可循的方法。没有屋顶也是教室,自然赋予给孩子的是无限的敞开性与强烈的生长力,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拓宽边界,赋权给孩子,让课程回归儿童,让儿童回归自然,让野趣更有趣!
李泽瑞老师:今天有幸参加了青年教师的读书分享会,让我受益颇多。三位青年教师带领大家一起阅读了《没有屋顶也是教室》一书,从中了解到屋内与屋外的边界、园内与园外的边界认知,通过理念、场地、材料与实践开展野趣游戏,利用幼儿园自然、生态的野趣环境因地制宜开设游戏区域。这本书带给我们是全新的游戏观、儿童观,也让我们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依靠、有所借鉴。
在读书分享会的最后,戴敏老师还说道:看完这本书,我发现教师真的要“蹲下来”和幼儿一起活动,顺应儿童的想法,顺应儿童的思维,在项目活动中教师们要多多思考,如何改善和优化儿童思维导图。
我们作为教师要把读书当成自己的生活态度以好书为师、以好书为友。希望今后教师们可以在阅读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紧密联系,结合自己教学教育活动中的实际情况,将书中的好方法运用到实际。
脚步踏不到的目的地,阅读可以;眼睛看不到的风景,阅读可以。现在的阅读,都会在将来的某一刻给我们无限的回报。让我们一起好读书、读好书、善思考,在以后的教育道路上做一个有内涵、有知识、有思想的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