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美光启】非遗润童心 文化永传承——光启路分园中班组非遗体验活动

浏览数量:16     作者:南京市仙林实验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4-11-06      来源:本站


南京市仙林实验幼儿园光启路分园中班组结合《大美金陵》的主题,把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请进了幼儿园,在2024111日开展了“非遗润童心,文化永传承”特色体验活动,引领孩子们去感受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继承和创新这些文化,建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非遗大秀

在《大美金陵》的主题中,孩子们初听南京话,都觉得非常有趣,一声声“乖乖隆地咚”、“啊要辣油啊”,个个化身为“南京小喇叭”。看到孩子们对南京话还有想要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于是我们在家园社协同育人的理念下,邀请了栖霞电视台主持人芮钟科(90后白局传承人)和仙实幼集团家长,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郭立洋分别给孩子们带来南京白局和皮影戏片段的展示。

芮老师伴随着欢快的节奏,表演了南京话说唱《致南京》。孩子们纷纷被芮老师的表演深深吸引,都在争着模仿南京话的语音语调,感受南京话独特的韵味。

图片46.png

郭老师为孩子们展示了《猪八戒背媳妇儿》、《龟兔赛跑》等皮影戏剧目节选,孩子们也来到幕后体验互动,把现场的氛围推向了高潮。通过观看皮影戏的表演,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种子,期待在未来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开花……

绒花,谐音“荣华”,有吉祥、祝福之意,是南京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小朋友们感知绒花的造型特点,尝试用毛根、绒线和花蕊制作绒花,用一只手捏住花蕊和绒线头,另一只手捏住绒线进行缠绕。他们小手拧一拧、转一转......不一会,一朵朵可爱的仿绒花就制作好了!

以箔为墨,烁金流光。熠熠生辉的传统工艺,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记忆,感受箔纸与色彩交织的独特魅力。小朋友们通过画、涂、贴、扫四个步骤,专注细致地探索着烧箔画的奥秘。

一条竹蔑,一门艺术。非遗传统,玩竹成趣。以竹为载,探竹为乐。孩子们发现,竹编工艺品是按照一挑一压的规律编织的,也动手尝试编了起来。

古法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运用手中的工具,通过雕刻、刷墨、覆纸、拓印、起纸等工序,一张张印刷作品就完成了。在印刷的过程中感受古代印刷术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南京的特色名小吃糖芋苗甜甜蜜蜜,Q弹的小元宵和红小豆更是奏响了名为“赤豆小元宵”的交响曲。看,小朋友吃的多开心呀!

《指南》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非遗体验活动中,通过传统文化的浸润熏陶,培养了幼儿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使家乡非遗文化得到了传承与创新。




CopyRight  2020 南京市仙林实验幼儿园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5-85709580      粤ICP备081242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