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5 作者:南京市仙林实验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3-12-18 来源:本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那怎样在幼儿时期关注好幼儿的心理健康呢?下面为大家推荐一些幼儿心理健康的小知识。
什么是心理健康?
1.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美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发展自我、充分体现生命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2.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误区
1.注意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让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
4.打骂只会使孩子养成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甚至导致反抗、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5.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使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6.家长喜怒无常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所以教育孩子要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
我们该怎么做?
1.多多了解孩子,同孩子做协商
家长在忙于工作的同时,也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
2.耐心倾听孩子,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来对待孩子,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
3.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这样不只是孩子痛苦,家长也很痛苦。孩子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4.引导孩子学会接纳自己,教会孩子合力释放情绪
如果孩子出现了负面情绪,家长不要怪罪孩子软弱、胆小,而要让孩子知道,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类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大人们也会有类似的情绪,从而鼓励孩子学习接纳自己的坏情绪。
5.丰富孩子社会交往
交往与沟通、分享与合作是孩子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作为家长,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释放消极的情绪,培养自信心,发展兴趣爱好,提升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正确引导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正是需要幼儿园和幼儿家庭做好有效互动和沟通,真正让孩子们在和谐温馨的环境中生活,并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