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60 作者:南京市仙林实验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4-05-20 来源:本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环境要与幼儿园课程、儿童发展相辅相成,要充满“儿童性”,彰显“儿童感”。2024年5月16日,南京市仙林实验幼儿园全体老师在集团业务主任苏克拉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儿童海报”的研讨,探讨从“主题墙”到“儿童海报”的转变。
环境是应被儿童看见,是儿童喜欢的、参与的,是儿童视角下经验的呈现。活动开始前,苏主任向老师们提出“什么是儿童海报”的问题,问题的抛出引发了老师们深刻的反思。
儿童海报一般以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问题为明线,以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为暗线,重点呈现幼儿的经验变化和反思,既是幼儿记录自己的精彩瞬间,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主题墙的变革——从“主题墙”到“儿童海报”
★以往形式:
1.费时费力、应付任务。
2.主题墙创设不能为主题服务。
3.强化装饰性功能,弱化教育价值。
4.大包大揽,忽视幼儿参与。
★现提倡:
把创作的主动权交给儿童,由他们依据小组活动的内容,借助图画、符号等表征方式,记录自己感兴趣或惊讶的时刻,让主题墙呈现他们的想法和活动过程,实现“被动的教师”到“主动的儿童”的转变。
苏主任更是通过图片案例的形式让老师们直观的了解到“儿童海报”创设的改变,让老师们对传统主题墙和“海报式环境”进行思考,给老师们注入了更多的新知识、新观念。
老师们围绕全新的解读和想法,结合对儿童海报环境创设的思路,老师们展开了热烈讨论,分组设计了主题海报。
通过小组活动,用图画、符号等表征方式,呈现想法和活动的过程,让老师们在研讨和总结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一把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活动最后苏主任提出,在后期实际创设儿童海报时,教师要转变观念,一定要以儿童为本位,多思考、勤反思、善总结、再尝试。
追寻儿童足迹,研讨助力成长。这场别开生面的“海报式环境”教研,在轻松、自主、愉悦的氛围中,以多元化的教研形式,为老师们今后的教学和环境创设工作打开了新的思路,明晰了儿童海报的价值,让孩子的成长“看得见”。让儿童海报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成长的见证者,真正成为会说话的“环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