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 作者:南京市仙林实验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4-03-22 来源:本站
2024年3月是第8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本次的活动主题是“有效减少近视发生,共同守护光明未来”。为切实加强孩子视力保护工作,共同构筑孩子预防近视,保护视力的防线。我们要正确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眼睛,保护好眼睛。
|什么是近视|
近视的特点是看近清楚,看远不清楚,在没有调节的情况下,远处的光线经过瞳孔进入眼内,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物象,造成视觉对象的扭曲,导致远处的对象看不清楚,这就是近视。
|如何判断近视|
出现以下症状,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去检查视力!
1.凑近 看东西离得很近,看电视不自觉往前走,往往提示孩子视力变差。
2.眯眼 长期眯眼会导致眼部肌肉疲劳,近视度数加深得更快。
3.揉眼 近视的孩子因看东西模糊,眼睛疲劳,经常揉眼睛可能提示孩子视力下降。
4.眨眼 近视的孩子会经常揉眼睛,造成慢性结膜炎及角膜损伤。眼睛不舒服,孩子会频繁眨眼睛。
5.歪头或斜眼 看东西离得很近,看电视不自觉往前走,往往提示孩子视力变差。
6.皱眉 皱眉可以造成眼睑及眼外肌的变化,改变眼球形态,从而看得清楚一些。
7.经常拉扯眼角 这样能减少光线的散射,并压平角膜,改变屈光力,让轻度近视视力暂时提高。但长期拉扯眼角,会造成散光。
|护眼小妙招|
1、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让自然光线进入眼睛。
平均每天2小时或一周超过10小时在自然光照下的户外活动,是最有效的近视预防手段。如下雨等原因不能外出,可以尽量让孩子多在窗边或者阳台活动,让更多的自然光线进入眼睛。
2、严格控制电子产品使用
世卫组织建议,2岁内不建议让孩子看任何电子产品,2-4岁儿童全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每次控制在15分钟内,分不同时间段间隔进行,留出足够的休息时间。尽量避免使用小屏幕电子产品,对大屏幕电视、投影仪等保持3米以上的距离。
3、牢记“3个20”规则,设定闹钟按时休息。
牢记“3个20”规则:近距离活动20分钟,远眺20英尺(5-6米)以上的物体20秒钟。
4、坚持“一尺、一拳、一寸”原则
可使用坐姿矫正器,读写距离一尺(33cm,约一前臂长),胸口离桌子一拳,握笔指尖距离笔尖一寸。
5、定期进行全面眼科检查,建立周期屈光档案。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要求,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都应该每学期评估视力,并建立屈光档案,一旦在定期检查中发现孩子有发生近视的趋势,要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避免不当矫治方法导致近视程度加重。
6、饮食均衡,少吃甜食。
甜食中的大量糖分会导致体内维生素B的缺乏,糖分在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酸性物质,与体内的钙结合后,导致钙流失,降低眼球壁的弹性,使眼轴伸长。
因此,要注重饮食均衡,富含叶黄素、玉米黄质以及胡萝卜素的食物可以适当多吃。富含叶黄素的食物有韭菜、南瓜、板栗等;富含玉米黄质的食物有玉米等;富含胡萝卜素的有胡萝卜等。
|家长发现孩子有近视征兆后应该怎么做|
近视可防可控不可逆,一旦家长发现孩子有近视征兆,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做到趁早干预和防控。
1、咨询眼科医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2、改善用眼习惯: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改善用眼习惯,包括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定期让眼睛休息、保持良好的阅读姿势等。
3、鼓励户外活动: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有助于缓解眼睛疲劳,促进眼睛的发育。
4、定期复查:定期带孩子去眼科专家处复查视力,以确保视力问题得到控制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