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美风华】探究沉浸式游戏,赋能体验式教研——仙实幼游戏教研组活动

浏览数量:60     作者:南京市仙林实验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4-05-23      来源:本站

为深入贯彻课程游戏化精神,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加强教师在建构游戏中的组织、指导、观察与评价的能力,助推建构游戏的深入开展与实施,2024517日,南京市仙林实验幼儿园游戏教研组开展了教研活动。

活动开始,游戏教研组组长徐雨璐老师就带着大家学习了组织建构游戏的具体流程,结合我园建构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逐条梳理,这样全面细致的解读,给老师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给老师放慢脚步的机会,审视自查自己班级的建构区。

临时_html_m49abc78b.jpg临时_html_m1d2b97.jpg


本次教研活动采用了体验式互动教研的形式,老师们首先观摩了各年级组的游戏导入环节。

临时_html_4c6b8141.jpg临时_html_5fa031fc.jpg

随后分组讨论适合搭建的主题进行建构活动。对教师来说,这是一种研究、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玩耍、一种享受。在“情境化”的游戏体验中,唤醒了教师内心乐研的情感,引发教师主动思考的欲望。


小班《我的城市》

小班组的老师们运用了垒高、平铺、连接、塔式的方式再现了我们生活的城市各种有代表性的建筑。在搭建过程中教师变成了小朋友,感受建构游戏的乐趣。

临时_html_5f43938.jpg临时_html_29ea4da0.jpg


中班《夫子庙》

中班组的老师们结合正在开展的《我居住的城市——南京》主题活动,以南京著名景点“夫子庙”为建构内容,使用了围合、对称、垒高等建构技巧,搭建出了夫子庙中的代表性建筑“天下文枢”“棂星门”等。

临时_html_26e8cfd6.jpg临时_html_m7363e9c3.jpg


大班《我的小学》

大班组的老师贴合了幼小衔接的主题,结合大班幼儿参观小学的已有经验,先画出了自己即将要搭建的建筑设计图,再用垒高、架空、围合等技巧,重现小学校园美丽的景色。

临时_html_m23277502.jpg临时_html_m6caccd3.jpg

老师们从儿童视角亲身感受建构游戏,根据讨论出来的建构方案、分工合作共同建构,充分发挥想象,将理论知识实时转化为操作经验,在“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尝试”循环往复中,老师们更加理解幼儿在搭建中的想法,对于如何有效的指导幼儿搭建有了方向。

热火朝天地搭建后,老师也互相进行了交流欣赏。在评价环节,三个年级组的老师们都采用了作品分析式评价,通过搭建者的介绍让其他人更清楚了搭建的过程,以及搭建者的想法。老师们的点评能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及时询问建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建构现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优化下一次建构打下基础。

临时_html_1ed25b43.jpg临时_html_6108ca9f.jpg

临时_html_51fdfa2b.jpg临时_html_513bb8b8.jpg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有不断推陈出新的教学能力,教科室主任卢学娴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活动采取分层教研的形式,既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也体现了年轻教师的活力和团结。骨干教师的游戏导入和游戏总结的展示,给年轻老师做了很好的示范。同时也提出了可优化的地方:导入环节可以分别从建构技能、规则、搭建的计划性(顺序)几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评价环节幼儿在介绍作品时教师要进行经验的提炼,帮助幼了解下次建构优化的方法。要求一线工作者们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体验式教研,正是让教师变身幼儿,从儿童的视角亲身感受建构游戏的乐趣,发现游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用于幼儿实践指导,活动中老师们卸下“老师”的身份,回归儿童的本真,一起体验幼儿在游戏中的感受,老师们分工合作共同建构,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利用材料创造出具有特色的作品!



CopyRight  2020 南京市仙林实验幼儿园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5-85709580      粤ICP备081242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