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82 作者:南京市仙林实验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3-12-28 来源:本站
【愉·悦学思路】【学思笃行·教研动态】聚力同行,研思共进
——科学组教研活动
读懂儿童,读懂科学,让科学学习真正发生。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提高教师组织科学领域教学活动的实践能力,加深教师对科学学科领域知识的理解和认识。12月5日中午我园科学组开展了以科学领域为核心的教研活动,解读科学领域核心经验,在实践中领悟科学关键经验的魅力。
培训教师:
学思路分园科学教研组组长 吴燕
思考:
什么是科学探究?
什么是领域核心经验?
讲座伊始,吴老师就这两个问题拉开本次活动的序幕。
核心经验解读
吴燕老师从科学领域《指南》目标为出发点,主要从“什么是科学教育”、“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核心经验背景下的幼儿科学教育”三个方面向在座的老师们进行阐述,强调抓住教育契机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
接着,吴老师又以鲜活的案例对“科学探究”领域核心经验中的“观察”、“预测与判断”以及“分类”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分别从领域核心经验的概念、学习发展轨迹以及支持性策略进行逐层剖析。
案例解读
思维碰撞 梳理经验
基于科学探究领域的核心经验,我们可以怎么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加深对科学领域学科知识的认识,老师们按年龄段分组进行讨论和经验汇总。
分享总结
吴云芳老师
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分为观察、分类、预测与推断、记录与交流、事物与现象。
案例中的幼儿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最后检验形成结论。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思考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等具体科学能力。
吴越老师
我们小组认为,这个案例中体现最多的关键经验是观察和分类,幼儿能通过不同的分类标准将物品进行归类。
我们也知道了,不同年龄段对幼儿的分类标准也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能力适当调整游戏材料。
潘晨老师
案例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很多孩子的关键经验。如进行了对比和简单的记录;能看到孩子在整个过程中非常坚持,始终在进行操作;在实验中的观察是自始至终的。在这个过程中有预测和判断,我觉得这些都是科学关键经验的体现。
张迎老师
幼儿科学经验的主动建构是我们所期望的幼儿学习样态。支持幼儿主动与空间、材料、同伴进行互动,通过亲自操作、获取科学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以及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
教师应充实自身科学经验储备,适时有效地回应、支持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主动建构科学关键经验。
活动观摩 共学促长
你们知道吗?
罐罐也会唱歌哟!
我们来看看它怎么唱歌吧!
对于小朋友来说声音是无处不在的,也是很神奇的,什么东西只要发生碰撞都会有声音发出。
李泽瑞老师从生活中常见的罐罐入手,引导幼儿利用罐子装入不同的材料,探究声音变化的秘密。活动中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感知不同材料放进罐子中可以摇出不同的声音,用力大小不同,制造出的声音大小也不同。最后,用自制的响罐给歌曲伴奏,使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更加浓厚,幼儿深刻体会到了声音的奥秘。
集体研讨 共享智慧
研讨是教学经验和智慧的碰撞。观摩活动结束后,李泽瑞老师分别从设计思路、目标达成情况、教学策略进行了说课。观摩的老师也积极思考,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
王潇行老师
今天看见小班的一群小可爱们感到非常惊喜,虽然是简短的15分钟的活动,我们看见了孩子们的专注,李老师在整个活动中也充分让幼儿操作,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继续探索。
水鑫老师
本节活动,我们可以对照目标看一下,前面两个目标都基本达成,我们看似比较简单的游戏,孩子玩的非常开心,活动中还有真实的“大雨和小雨”的音效,让幼儿通过感官去分辨,这个细节能看出老师在设计这节活动的时候非常用心。
张迎老师
作为一名新教师,李老师在活动前能够充分准备,积极思考,能基于本班幼儿的兴趣设计活动,创设探究声音变化的秘密,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也希望老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更加关注科学活动中幼儿的表达。
探索无涯,教研有道。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经验分享,更是一次思维的碰撞,老师们将继续聚焦科学核心经验,不断提升科学活动的教学质量,让幼儿真正成为主动的探究者和发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