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40 作者:南京市仙林实验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4-05-17 来源:本站
【愉·悦学思路】创意美工,玩转科学
——美工区、科学区展示交流活动
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该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了丰富幼儿的区域活动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我园于5月9日开展了美工区和科学区的现场环境观摩及交流研讨活动。
创意美工展特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的教育指导建议指出“这是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或艺品布置环境”。你瞧,在中一班的墙面、柜面上、吊饰上,随处可见他们的作品。
幼儿园的美工区是一个丰富多元、愉悦心智、充满趣味的活动区,在丰富的材料中,幼儿自主选择、相互合作,既满足自身的需要,也为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你看,幼儿在这里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己的艺术创想。
趣味科学见智慧
中三班的科学区里,吴老师提供了形式多样、操作性强的科学材料,并根据幼儿年龄层次提供操作步骤、记录表等辅助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操作、实验、记录,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发现科学的奥秘,激发探究的兴趣。
丰富的操作材料、自由探究的空间,是每一位小小科学家的探秘天地。
一枚小小下硬币可以存多少滴水呢?一滴两滴三滴......小科学家们赶紧把结果记录下来。
原来将白醋、颜料水、洗洁精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原来可以制作出火山爆发的景象。
磁铁可以吸住回形针吗?为什么这两个磁铁不想做朋友呢?
除了这些,科学区还有“平衡鸟”、“传声筒”、“小蛇跳舞”、“颜色大PK”等一些系列材料,原来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许多的秘密,每位幼儿都是我们的小小科学家,今天小小科学家们又发现什么了呢?
交流感悟
观摩结束后,老师们齐聚一起,夏清老师和吴越老师分别对美工区和科学区的空间规划与布局、材料投放、主题元素及作品展示等方面创设进行了分享,各位老师就观摩过程中看到的亮点进行交流、分享。
王同熹老师:
夏老师能根据中班艺术领域的目标,结合幼儿发展现状,投放满足适宜性、开放性、层次性的美术材料和工具,引导幼儿采用多种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激发幼儿的艺术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徐蓉蓉老师:
美工区布局划分合理,能够利用自然物、低结构材料进行美工作品的创设,充分利用半成品材料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在作品呈现上突出了儿童化、趣味化、立体化的特点。中一班的阅读区跟美工区是靠在一起的,可以将孩子们在美工区里创作的各种各样的作品,组合成自制图书展示在阅读区里,供孩子们欣赏。这样也能激发孩子创作和阅读的兴趣,也更加直观、丰富、立体,充分的实现区域融合。
吴燕老师:
教师在后期的活动中可以给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孩子们理解科学概念,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记录下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孩子们与同伴合作,进行小组讨论和团队实验,以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李泽瑞老师:
可以在中班科学区放置拓展性图片,因为这些图片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同时提供视觉上的学习材料。可以选择描绘植物生长过程、海洋生物、昆虫变态、太阳系等的教育图表。确保图片内容准确且适合儿童理解。设计与图片相关的互动活动,比如让孩子们根据植物生长的图片记录自己种植的植物的生长情况,或者通过海洋动物图片来了解不同海洋生物的特点,进一步拉近幼儿与大自然的距离。
王潇行老师:
在中班科学区可以多摆放有层次性的材料以满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儿童需求,促进他们的个别发展。教师根据难易程度将材料进行分类,比如简单的、中等的和复杂的,以便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活动。
一点一滴皆用心,一角一落皆教育。我们将继续以幼儿发展需求为导向,追随幼儿的成长,让环境服务于幼儿,让材料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让有限的活动环境成为幼儿无限成长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