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3 作者:南京市仙林实验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5-03-26 来源:本站
【愉·悦学思路】文学润童心,启蒙绽新芽
——仙林实验幼教集团语言教研组活动(一)
为有效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充分发挥语言活动的教育价值,进一步明晰幼儿文学活动关键经验,探索形成适宜的教学组织策略,提高教师组织、指导幼儿语言活动的专业素养。2025年3月21日上午,仙林实验幼教集团语言组在学思路分园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联合教研活动。
活动观摩 教有所得
中班诗歌《春姑娘吹泡泡》
执教者:魏雯
魏雯老师执教的中班诗歌《春姑娘吹泡泡》,这首诗歌明快清晰、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让孩子们感受到语言的美和春天的美丽变化。魏老师以春姑娘吹泡泡为线索,借助情境导入、分段解析、整体感受等方式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和句式,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并链接春天特征大胆进行创编。在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学习了关键的词汇和动作,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小班绘本《怎么叫醒胖小猪》
执教者:严紫馨
严紫馨老师执教的小班绘本《怎样叫醒胖小猪》,图画生动有趣,能充分引发幼儿兴趣,让幼儿“喜欢说”,并且绘本内容符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幼儿可以联想到自己睡懒觉时爸爸妈妈叫醒方式,让幼儿“有话说”;严老师通过绘本中重复有趣的情节自然地将幼儿带入活动情境中,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激发幼儿大胆表述的愿望,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情境中学说角色间的对话和拟声词,感受绘本有趣的情节,提高讲述的能力。
交流互动 研有所思
1.教师自评
活动结束后两位教师针对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流程的组织以及教学核心问题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说课。
魏雯老师:
本首诗歌是一首充满春天意境美的诗歌,以拟人化手法描绘春天景象。诗歌的内容顺应季节特征,方便幼儿迁移实际经验学习;难度上符合中班幼儿语言发展中对动词运用和仿编短句的需求。在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句式学习,通过动作表演理解动词“飞”、“飘”、“转”,并尝试用文学语言完整讲述句子“xx,xx,春天到了。”在最后的仿编环节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编新的诗歌并大胆讲述。
教师自省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充分调动起幼儿的讲述积极性,在导入环节玩泡泡以及创编动作环节应积极调动幼儿兴趣,鼓励他们创编更多有趣的动作,并运用到诗歌表演中。
严紫馨老师:
本次的语言活动《怎样叫醒胖小猪》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让幼儿去尝试叫醒胖小猪,幼儿十分的感兴趣也很愿意去扮演角色,将自己代入到了这个情景中去。但是这次活动,因为增添了乐器的实物进去,幼儿对于乐器声音的描述就弱了一点,他们的注意力都被乐器吸引,作为老师我也没有引导他们多次与我一起说一说乐器的声音,比如“叮叮叮”“铛铛铛”,从而小朋友们说的时候只能说出“小猪小猪起床啦!”后面的拟声词就很陌生了。这次活动的角色扮演,我让小朋友们自己来选,体现了小朋友们的自主性也能更好地让他们记住自己的角色并能听到我说角色名的时候可以知道是自己并上来互动。
2.小组互评
教而不言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语言组的老师们结合今天的现场观摩,围绕以下话题进行研讨:
观摩的老师们分享自己的所看、所闻,所感。大家一起互相探讨,及时反思。你一言我一语,在思维的互相碰撞中,获得更多实践的经验。
吴云芳老师:
小班绘本活动《怎么叫醒胖小猪》选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教师有效的提问使幼儿沉浸于绘本情境中,并且师幼互动感强,具有一定的教育机制。
活动中可以适当加入邀请幼儿共同参与乐器表演,并鼓励幼儿挑选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语言活动中,尽可能多的提供给孩子更多表达的机会,教师适当的退位可以让幼儿的语言更加得以发展。
中班诗歌活动《春姑娘吹泡泡》选材十分符合当下的季节、贴切幼儿的生活,其中的情境式扮演更能使幼儿加深对春天的理解。在本节活动最后一个环节是创编诗歌内容,在小组讨论时多加引导幼儿合作式扮演,最后提供展示板出示图谱,进一步让幼儿感受诗歌。
顾瑢璐老师:
严老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引导幼儿沉浸于故事情境中,让幼儿有了敢说、敢想、敢表演的环境,在使用道具表演中进一步帮助幼儿进行表述。在活动中可以适当的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瓢虫轻轻的喊小猪,小猪就醒了”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关于小猪的性格特点;在使用乐器时,可以用拟声词对幼儿的感知进行加固。
魏老师的诗歌活动中教师利用温和的教态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选题符合当下季节,而且在活动中加入了轻音乐,使幼儿沉浸于春色中。最后在创编环节,可以鼓励幼儿更加自主的表达,尤其是在表演的动作和语言上,引导幼儿用更多的词汇和动作来表演。
经验提升,学有所获
语言组组长陈小倩对文学活动和早期阅读活动的不同之处进行了经验分享:
1.侧重点不同
文学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以文学作品为内容的语言活动,这类活动从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教学入手,围绕这个作品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幼儿理解文学,所展示的丰富而有趣的生活,体会语言艺术的美。
早期阅读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教育活动。关注前识字与阅读技能,感知文字的存在(如书名、标识),学习翻书、指读、观察画面细节等基础阅读行为。
2.活动目标不同
文学作品内容,包括人物、情节、情感主题、表达形式,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学会正确的发音,丰富词汇,发挥想象力仿编、改编、创编诗歌或散文及故事。
而早期阅读更多的是理解故事内容,学习阅读方法(按顺序描述画面或关注细节颜色、人物表情)并能较多的用图画书上的语句描述内容。
3.活动形式与支持策略不同
文学活动形式:绘本共读、图书角自主阅读、生活文字探索。
策略:强调阅读常规(如安静翻书、爱护图书)。结合前书写准备(图画、符号、文字记录)。文学活动:
早期教育形式:文学作品朗诵、故事表演、诗歌仿编、图文创编。
策略:深度讨论角色(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小兔子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多种表达(绘画、肢体动作、音乐诠释文学意境)。
最后,仙林实验幼教集团教科室主任陈静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首先,陈主任对两位老师开展的绘本教学与诗歌教学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陈主任指出,绘本与诗歌教学作为引导幼儿感受美的重要途径,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通过此类教学,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感受文学作品的内涵、意境与情感,从而获得情感与心理上的良好熏陶。
陈主任强调,诗歌与绘本教学对教师的文学素养要求颇高。教师需通过丰富多样的语音语调及生动的语气变化,帮助幼儿感知诗歌基调,获取情感体验。在诗歌教学过程中,配乐的选择至关重要,优质的音乐能够增强教学的感染力,配合教师精彩的讲述,为幼儿带来美的享受。因此,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注重自身素养的积累与提升。
此外,陈主任用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形容此次活动,提出在适合幼儿年龄段的前提下,应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语言之美,并引导其根据感受进行绘画创作。陈主任还特别指出,诗歌教学不能仅依赖集体教学模式,更应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以实现更全面、深入的教育效果。
水相荡而生涟漪,石相击而发灵光。本次教研活动不仅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推进了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还让教师对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活动有了新的认识。每一次教学活动都蕴藏着教育的温度与深度,每一次学习与探索都是一段求知的旅程,愿我们研有所思、研有所获,“言”绎精彩,与幼儿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