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34 作者:南京市仙林实验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5-06-19 来源:本站
为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提升教师组织与实施科学、数学活动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025年6月12日,仙林实验幼教集团科学教研组、数学教研组开展了联合教研活动。
活动伊始,科学教研组组长吴燕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本次联合教研的活动内容与流程,梳理了本次活动的重点,为接下来的学习与观摩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中班数学活动《超市售货员》
仙林实验幼儿园学思路分园王赢老师带来了一节中班数学活动《超市售货员》。通过营造真实的超市货架情境,幼儿在自主观察、讲述、小组操作的活动中,进一步探索物品分类的方法。幼儿在同伴协商、友好合作中共同操作,不仅锻炼了数学分类能力,还发展了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
数学、科学区域游戏观摩
随后,教师们走进班级,实地观摩了小班的数学区和大班的科学区域游戏,并聚焦数学、科学核心经验,围绕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投放、幼儿游戏行为、教师指导与支持等方面进行观摩。
韩希林老师准确把握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细化幼儿数学关键经验,展示了丰富且具有情境性的数学区域游戏,如点数匹配的钓鱼游戏、数量对应的小鸡捉虫游戏、图形组合游戏等,材料有趣,目标清晰,不仅充满趣味性,还紧密贴合幼儿生活,有效激发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陶羿沁老师与幼儿共同收集生活中的各种自然材料,基于幼儿兴趣投放了多个科学探究游戏:如颜色变变变、磁力探索、平衡感知、光影探索、沉与浮等,其中纸杯与气球组合的“空气炮”尤为吸睛,幼儿在拉伸气球发射“炮弹”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空气的力量。幼儿在探一探、做一做、画一画的过程中促进了逻辑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观摩之后,展示活动的三位老师就今天的集体活动与区域游戏的创设与思考进行了说课汇报。
研讨交流环节,教师们围绕两个话题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
1.中班数学活动《超市售货员》的目标达成情况及改进建议?
(1)目标完成度较高,教学成效显著,幼儿能较清晰、完整地讲述自己的发现,尝试运用统计方法进行记录。
(2)针对活动的重点,教师鼓励幼儿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自主观察、小组交流、相互合作。
(3)集体活动全实物操作的形式有利于幼儿思考与操作,但建议教师在每个环节的总结与提问上应更加精准,以更好地引导幼儿深入思考与探索。
2.对区域展示活动的观察与思考?
(1)小班数学区创设具有情境性,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材料丰富,覆盖了数与数量、图形、排序等内容,但可以考虑增加游戏的多层次和多玩法,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
(2)大班科学区能利用材料资源库,空间利用合理,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探索、自主摆放材料,主动参与合作,能根据操作结果进行记录,记录表有层次,有表格记录,也有幼儿自主记录,充分体现出科学区游戏对幼儿探究精神的激发作用。
(3)建议: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给予幼儿更有针对性地个别化指导,提升幼儿对游戏的参与热情与探索欲望。
之后,科学教研组组长吴燕老师结合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开展了微型讲座《打造有学习价值的科学区与数学区》。她强调:环境创设需蕴含明确的学习目标;材料投放应体现探究性、层次性与开放性;教师观察与支持策略的重要性等。同时,吴老师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给出了科学区与益智区材料分层投放的实用建议,为科学、数学区域游戏的组织与实施指明方向。
数学教研组组长马皖晨老师回顾本学期数学教研组活动,她指出:本学期数学教研组深入研究幼儿数学感数与计数核心经验,设计趣味数学教学活动。教学中注重情境创设,通过游戏、操作等形式激发幼儿兴趣;材料投放关注个体差异,助力幼儿能力提升。未来将保持积极工作态度,创新教学方法,持续提升数学教育质量。
科学教研组组长吴燕老师则提到:本学期科学组内以理论学习、教学展示、专题研讨等多元形式开展教研,持续探索提升科学教学质量的方法,肯定了教师在区域创设与材料投放上的创新成果。未来将深化教研,期待未来与数学领域开展更多联动探索,探索科学与数学教育的融合路径,助力幼儿全面发展。
最后,仙林实验幼教集团教科室主任陈静进行总结发言,陈主任对本次联合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两个教研组本学期的工作成果,鼓励教师继续以“儿童视角”深耕区域创设,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让科学与数学教育在融合中焕发新的活力,为仙林实验幼教集团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联合教研活动不仅跨越了领域界限,更在教师们的专业成长与幼儿的全面发展上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仙林实验幼教集团的教师们能够继续携手共研,同“心”前行,为孩子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